2014年11月25日 星期二

幸福在自己手上,不在別人嘴上~


忘了是在哪看到的網路文章,
一直收著,沒事看看激勵着自己,希望也能激勵你~



我認識兩個人,一個極富,一個極窮。 

  富的是這個城市中有名的房地產老總,開著三百萬一輛的車,嬌妻愛子喜歡攝影,照相器材是一百多萬的經典,到清華讀了MBA。窮的也是這個城市的,蹬人力三輪車的,天天守在超市邊,拉幾個零活,一天下來,好的話能掙二十塊,壞的話就幾塊錢。住在城市的邊緣一個快要拆遷的窩棚裡,家裡還有一個癱女人。 

  他們過著截然不同的生活,然而他們給我的感覺和人生態度卻是一樣的。 

  富的男人雖然富,可是卻也是浪漫的人,他說,錢,是用來掙了顯示自己的能力的,改變一下生活情趣,除此以外,還有多大作用? 他建了好多所希望小學,帶著太太去歐洲旅游,不像別的有錢人那麼忙得四腳朝天。去清華上學時,教授說做個實驗就知道大家誰更會經營自己的企業。 

  所有人的手機全放到前面去,必須開機。像他們都是老總級的人物,自然生意是忙的,所有人的手機都響個不停,只有他的手機是沉默的。教授說,這個男人才是最會生活也最會經營自己企業的人,他懂得放手,懂得讓自己有私人的空間。 

  他就笑了,他說,我告訴自己的副總了,只有公司發生兩件大事可以給我打電話,一是公司裡著了大火,二是公司出了重大事故死了人。其他的,可以自己處理,因為前十年,他已經把基礎打好了。他說,我狂接電話的時候已經過去了。 

  和他喝過一次咖啡,他告訴我,自己的退休計劃是再干五年,四十五歲退休,然後去各地拍片子,自己花錢出版,然後送給朋友,不為別的,只為自己喜歡。因為那是他年輕時的一個夢。 

  他還要帶著太太住到山上去。他說,小的時候以為山上住著神仙,這次,就做神仙去。掙錢多少才是多? 他已經知足了。 

  他並不看好李嘉誠,說他是失敗的,因為七十多歲了還在一線衝鋒陷陣,只能說後繼無人。他應該放權,那樣的話,他才是更成功的李嘉誠。 

  富人有這樣的境界,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 

  而窮人的幸福並不比他少。 

  雖然掙的錢少,回到家,老伴會噓寒問暖,並且把力所能及的事全做了。老伴會唱戲,他便學會了拉二胡,吃過飯,必要唱一段的,西皮二黃,從古唱到今,有多少歡樂在裡面? 他也是知足的,雖然窮是窮了點,甚至舍不得吃方便面,一年到頭吃掛面,可有老伴的愛,有那喜歡的京劇唱,他也知足了。他看得很開,並不羨慕那些有錢人,用他的話說,有錢人也有他們的難處。 

  老伴沒有去過北京,他就騎三輪拉著她去,一邊走一邊唱。有電視台拍下他們來,說他們是流浪的大篷車,他笑笑說,就是圖個樂。 

  富人與窮人的快樂有多少區別? 如果用錢來衡量,區別很大,富人可以用錢買來很多看似快樂的快樂,窮人不能。如果用精神來衡量,那幾乎是一樣的,他們感受到的快樂,誰也不比誰少多少。 

  兩種生活,一樣人生,如果你感覺到自己很幸福,錢多點少點,真的不重要。因為,活出美麗的心情,那才是最美妙的人生。 

辦公室裡有一個小女生最近決定辭職去義大利自助旅行一個月,為了準備這趟旅行,她認真工作了一年, 等到存足了旅費,毫不考慮地立即行動走人.就這樣丟掉工作, 不覺得可惜嗎?

「回來再找啊!」她似乎一點也不擔心, 前年, 她也曾經辭職到德國和奧地利自助旅行,對她而言, 這回只是故技重施.每次聽到有人辭職去旅行, 心裡總是免不了一陣讚嘆

「哇塞!好帥啊!」

很多老一輩的人會感嘆, 這一代的年輕人對工作沒什麼常性,動不動就辭職, 對工作不夠投入, 但是這個小女生很清楚自己要什麼,而且, 對於自己的未來充滿自信.美國自然生態作家理察柏德(Richard Bode)講過的一句話「隨性地工作, 快樂地死,我把它視為一種必要的道德」柏德在年過50之餘, 從美國東岸紐約曼哈頓的辦公大樓「出走」到西岸密拉馬海邊獨居, 進行一趙追尋真我之旅, 他的著作之一"海濱浪行"被人視為現代版的"湖濱散記".

柏德曾說「我們日日夜夜的生活中渴求這種輕鬆與自由,但卻因他人一點一滴灌輸給我們的恐懼而鮮少獲得,我們害怕唱走音, 害怕拍子錯誤, 也害怕唱漏了音符,於是,心底的歌聲被壓住了,沒有高聲唱出, 這樣的壓抑帶來的後果使我們的心靈麻痺,血肉枯萎, 讓我們未老先衰」

這段話不禁讓人思索: 人要自在地活著, 要做自己想做的事,為什麼會這麼困難? 這是誰都很難回答的問題. 但可確定的是,生命本身就是無常的, 只要今天還活著, 至少可以設法爭取"做自己".

所以, 到底「辭職去旅行好不好?」就好像「你說豬肉好吃? 還是牛肉好吃?」

沒有標準答案, 要不要呼吸另一種空氣, 只有你才能決定,

因為誰都無法為妳呼吸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